公告
联系我们
0536-7571018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智慧南三街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公告

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位于潍坊市寒亭区海河路02066号,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公办学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始建于1974年,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一所全日制中专性质的体育专业学校,是首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山东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所设置运动训练专业包括手球、排球、足球、帆船帆板等项目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学校严格按照《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办学,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对青少年进行系统体育专项训练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并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训练需要,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肩负着潍坊市向省、国家优秀运动队及高等院校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等专业体育人才的任务。学校培养的运动员代表潍坊市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完成潍坊市政府下达的比赛任务。学校办学层次包括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和小学五年级、六年级阶段的教育。

  学校共开设田径、排球(沙滩排球)、足球、手球(沙滩手球)、橄榄球、网球、篮球、举重、跆拳道、空手道、拳击、国际式摔跤、皮划艇、赛艇、激流回旋、风筝板、帆船帆板、马术、攀岩、射击、射箭、击剑和电子竞技共24个运动项目。

  校园占地面积43.9万平方米,校舍面积8.15万平方米, 学校资产价值5343万元,资产净值1826万元。

  (二)学生情况市体校现有全日制中职在校生921人。2020年招生249人,毕业生200人,生源主要来自潍坊本市和各县市区,学生巩固率在91%以上,年培训规模在500人以上。部分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略有提高。

  (三)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1人,生师比为9.3:1,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研究生10人,占专任教师的9.9%;本科90人,占专任教师的89.1%。中高级职称75人,占72.1%,比上一年增加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副高级职称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85%;中级职称4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52%。现有专任文化基础教师40人,占专任教师的39.6%;专任专业课教师69人,占专业教师的68.31%;“双师型”教师74人,占专业教师数的73.27%。教师素质各项指标比例均已达标,部分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略有提高。

  (四)设施设备

学校体育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包含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餐厅、运动员接待中心、图书馆、报告厅、多功能餐厅、网球中心、射击馆、竞赛馆、两个塑胶田径场、两片塑胶橄榄球场、两片塑胶足球场、四片沙滩排球(手球)场及三座综合训练馆,所有场馆及训练场地配有先进的专项训练设施设备,是一座集训练、比赛、教学、体育科研及大众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训练基地。 竞赛馆场馆设施

  学校拥有25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配置计算机120余台,完全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学校配备理化实生标准验室,生均投入文化教学仪器设备值0.5万元/人。图书室配有专门图书阅览室,现有纸质图书5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生均图书数量380册。本年度,学校新购置教室桌椅200套,为教室新增多媒体一体机等设施设备,费用为87480元。购买训练器材价值254万元,从硬件设施上提升教学服务质量。

  二、学生发展质量

  (一)党建引领

  学校秉承“党建引领,体育争先”的优良传统,以加强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目标,坚持促进党建工作与体育业务深度融合,秉承以“体”育人理念,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强队伍、育良才,助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政治第一属性。学校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模范机关建设全过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

  2.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学校立足自身职能,发挥体育优势,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红色志愿宣讲、凝聚体育力量”和“金牌路上党旗红”两个特色党建品牌。坚持用工作实绩作为品牌宣传的口碑。省运会期间,学校党总支成立了第 25 届省运会临时党小组,在加强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金牌教育、反兴奋剂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爱国意识和金牌意识。在党建引领下,市体校代表潍坊参加山东省第 25 届运动会,取得了 107 金、46 银、66 铜的优异成绩,较上届增幅 96.4%,实现了新的突破。

  3.认真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选聘优秀教师从事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座谈、法律讲座、队长会、主题班会、队会等形式,关爱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建设。加强德育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强化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创建“金牌路上党旗扬”党建品牌

  (二)立德树人

  学校秉承“读训并重,德艺双馨”的校训,把“以教育为基础,以训练为中心,全方位育人,培养新时期的优秀体育人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学校重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清明时节组织学生通过在中华英烈网线上征集作品的方式祭奠英烈,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使青少年学生们对国家安全有深入的了解,为提高学生整体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我国国家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班会、队会,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育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 内容 九一八事变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秋、国庆 迎中秋,庆国庆,佳节话团圆,继承传统文化,推行爱国主义教育 食品安全教育 学习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毒品教育 安全教育答题活动 感恩节 用行动感恩父母 书香校园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书中陶冶情操 班会主题一览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三)在校体验

  学校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宗旨,全方位、多途径探索与体育运动特性相结合的教学、训练、后勤服务模式,注重塑造缤纷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学生的在校体验,促进青少年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学校组织举办了拔河、歌唱比赛、集体观影等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切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班级凝聚力,体现团结、奋进、健康的精神风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通过维修改造、换新升级等方式,持续提升学生住宿及生活质量。学校制定了细致的校园安全保卫制度,形成了领导带头、教师参与的全天候值班制度,针对学生周期性开展校园防火应急演练、地震疏散演练,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大讲堂,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防范意外事故发生。食堂管理人员加强对饭菜质量的监督。厨师间相互学习、交流,努力提高厨师厨艺,增加菜的品种,提高菜品质量,做到每餐菜式不重样、种类丰富、色香味俱全。每餐饭菜不限量供应,确保师生科学合理膳食。

  举行2022年度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四)就业质量

  本学年,我校正常毕业生为220人。学校为学生搭建升学深造的平台,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与运动能力,助力更多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认证,强化中专毕业生文化课教育水平,提高运动员文化课上线率,我校参加夏季高考的中专毕业生共142人,其中参加体育单招人数为80人,共有77名中专毕业生考入高等院校。学校加强对中专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与社会俱乐部、体育协会的联系,让中专毕业生在毕业前具备裁判证等体育技能证书,力争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落实对口专业就业,本年度我校中专毕业生有80人就业,对口专业就业人数58人,大部分从事体育领域工作,如体育教练员、体育类社会指导员等,初次就业起薪约2800元。

  (五)职业发展

  学校在为国家培养出4个奥运冠军的基础上,继续以向国家优秀运动队和各高等院校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加强基层网点建设,构建完整的运动员培养梯队。网点建设颇有成效,各项目都有选材招生“训练基地”。逐步形成了选材、训练、比赛、输送的一条龙机制, 形成小学、初中、中专一体化完整的运动员培养梯队,使得大部分学生能被输送至山东省各运动项目专业队或考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习深造。

  学校确定体育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提高体育竞技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部分学校毕业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谋求工作或走上创新创业道路。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专业教练员、体育类社会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等,或经岗位迁移至公安、武警、消防等特殊岗位。

  三、教育教学质量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积极研判竞技体育发展新形势,调整运动训练项目,本年度学校新增设霹雳舞、水翼风筝板等项目,增至今年24个大项,进一步完善了新项目周期布局。各项目间结构调整完善,以为山东省各运动队、大学培养输送专业运动员为主,兼顾为社会培养体育类服务人才。学校重视优秀体育苗子的选拔工作,加强与中小学对接联系,通过联合培养的模式,为学校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以田径和体能类项目为重点在各县级市下设输送选拔二线基地。统一组织对入校新生进行健康查体、形态测量,建立新生档案,并以半年为周期不断更新档案信息,准确跟踪学生训练发展情况。

中专招生体育测试(二)教育教学改革 1.推动教学质量规范化提升我校的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职业教育要求,开设相应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心理辅导课程、体育保健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为核心,以教育教学与训练实际相结合为宗旨,以模块化教学为基本特色,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课程建设成为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灵活、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定期检查大纲、教案、实践报告、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与学生听课效果等内容,结合教师相互听课、领导集中听课与定期的教学研究和评议制度,及时对教学进程进行评价,并积极采取措施对问题予以整改,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规范实习学生考察评定及教师综合评价工作。学校向参加实践训练的每名学生提前发放成绩考核表,明确考核标准,教师将严格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遵循过程考核与作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定最终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训练结束便可知晓实习成绩,可依据成绩及时找出差距、明确方向、整改提高。学期结束后,学校统一组织学生通过填写教师评价表的方式对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将按照评定结果,向相关教师反馈意见并总结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纠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强化公共文化基础课建设我校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可分为三大模块:高中必修及选修课程;德育及美育教育,如音乐、美术、名著阅读及欣赏;实践、法律及职业规划。公共课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高中必修及选择性必修课程,政治、历史、地理等必修文化课程,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拓展性课程。高中课程的开设既能帮助学生通过单招、高水平考试等方式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又加强了对学生一专多能、德育培养,符合我校“德技双馨、读训并重”的育人理念,同时满足我校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校从专二下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我,认清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及早进行理想化的职业选择,让学生走职业多元化道路,有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考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部分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考取体育运动系列证书;部分学生凭借职业所长,考取消防或编制等等,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一专多能。学生不拘泥于运动训练专业,在运动训练专业之外,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他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多层次人才。

  3.加强运动训练专业建设

  学校拥有完善的体育训练队伍,下设重竞技管理中心、球类管理中心、射击管理中心、水上项目管理中心及田管中心。根据学校运动训练的实际需求,在每个管理中心之下设置不同的训练队伍,各项目训练队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使学校各运动的培养目标在力争冠军的总目标下又各有侧重。

  4.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我校拥有教学一体机等一流的多媒体设备,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设有25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配置计算机120余台,所以教师均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教师拥有丰富的学科网知识资源。 5.强化重点基地建设 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国家级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全国117所重点基地之一。学校设置的24个运动项目全部为市校级实训基地,其中排球、足球、手球、橄榄球、跆拳道、击剑、网球、帆船帆板、马术为省级训练基地;手球、排球、足球、风筝板为国家级训练基地。(三)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流的文化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师德素养、执教能力与研训能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不断推动名师及团队建设,发挥名师引领训练、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练、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学校每年多次组织教练员、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培训。每学年组织教师进行山东省网上远程研修,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信息技术学习等教研活动,寒暑假期间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为了拓展教师视野,满足学校德育要求,本学期我校组织老师参加了一次大型校外培训活动。学校每年组织老师参加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培训采取在线混合式研修方式,参加培训的人员成绩优秀与合格者达到100%以上。通过研修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强化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加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学历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校企双元育人 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精神

  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践全过程,提高体育竞技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构建“体校+俱乐部+企业”合作模式,大胆探索与优质体育俱乐部合作培养的机制,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2022 年初,学校组织部分学生赴山东爱优动体育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 1 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努力学习知识,扎实锤炼技能。经过1个月的学习实践,学生们最终通过了考核并顺利结业。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不断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技能,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四、国际合作质量

  学校无国际合作情况

  五、服务贡献质量

  (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得到社会认可

  学校重视对学生成才的培养,加强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训练,不断加大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投入,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体育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各类竞赛,2022年以来承办省级以上集训、比赛近20次。学生毕业后除前往高校深造外,还可通过自主创业、担任专业教练员、体育教师等方式实现自主就业。

  (二)社会服务

  根据潍坊市出台《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学校内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在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向周边居民、青少年学生及社会团体开放,加大对我校训练馆及体育馆的场地建设和完善,为体育爱好者提供健身场地、健身指导服务,真正将这项体育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学校还组织开展了“礼让斑马线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在路口手举小红旗安全护送群众走过斑马线、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行人安全保驾护航、促进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养成,从而带动社会营造遵守交通法规的风气,真正使“斑马线”变成“文明线”。

  (三)服务地方社区

  为进一步推动“双报到”工作向纵深开展,促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落细落地落实,2021年11月16日,潍坊市体校党员、干部来到滨海区央子街道丰台村,开展测量体温血压、村居环境消毒、日常保健和疫情防控知识宣讲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过程中,4支志愿服务队伍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年老体弱家庭,专业医师现场为老人进行体温、血压等健康查体,询问老人病史并给出日常护理意见。志愿者们还结合目前疫情形势,宣讲疫情防控和卫生保健知识,并赠送了口罩、消毒湿巾等卫生防护用品,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2022年5月13日,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总支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到央子街道丰台村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送去健身体育用品,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为广大群众参加健身活动创造条件。自“双报到”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双报到”工作,并安排专门人员跟踪落实。在了解到丰台村居民缺少健身体育用品后,学校与丰台社区积极对接,实地调研,为社区添置小型健身体育用品,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丰富居民文体生活。

  组织党员开展双报到活动

  (四)对口支援

  根据上级部门安排,学校派出两名干部开展为期两年的对口支援及帮扶工作。其中,学校保卫科杨波涛作为乡村振兴计划服务队成员进驻青州市,对口支援弥河镇东市村;沂山基地贾洪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对口支援临朐县柳山镇辛山村。

  (五)服务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迅速响应上级部门疫情防控任务部署,强化担当意识、主体责任,按照“疫情防控 服务学校”并重的指导思想,迅速组织骨干力量投身于疫情宣传、防控工作。着力强化宣传教育,利用短信、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渠道每天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发布疫情防控消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要求。

  六、政策落实质量

  (一)政策措施情况

  学校强化党领导学校发展方向,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会议,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建立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的同心圆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首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学校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共有在编教职工140人。学校以“德技双馨、读训并重”为校训,围绕“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管理为保障”的思路开展工作,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众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从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出发,建立健全几十项规章制度,完善了正风肃纪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二)学校治理情况

  学校从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出发,建立健全几十项规章制度,完善了正风肃纪的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1.学校为加强对运动队思想、训练、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落实了教练员目标责任制。教练员合理制定年度、阶段训练计划,做到有依据、有重点、有测试、有分析,根据训练计划开展科学训练。严抓教练员考勤工作,各运动队实行教练员、队长双重检查制度。制定《市体校学生日常管理奖惩办法》,加强运动员管理,促进校风、队风、班风建设,奖优罚劣,不断增强运动员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教学上执行教学法规,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开展教师公开课大赛、教研组长公开教研课探讨、骨干教师公开课、新教师公开课及评课、教师考核等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了学生阶段考试及初三升中专考试任务。

  3.财务和资产管理规范严整。学校制定了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按照市财政局和体育局要求合理、有效、规范使用专项资金,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完善财务报销审批流程,加强审核力度,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规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成立了“规范差旅费管理、公车使用管理、津贴补贴发放及物业费缴纳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4.后勤管理严格有序。制定《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印章管理使用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印章管理。强化政府采购招标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学校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发布《关于成立政府采购招标委员会的通知》。 5.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学校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分管领导负责,各部门联动合力、多管齐下的校园安全体制。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先后制定了《校园安全细则实施办法》《一日管理规范化内容》《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措施。加强安全监督检查,五人制值班制度和安保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逻,有效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优质医疗保障服务,为做好在校人员日常伤病防治工作,医务人员采取轮常年24小时值班制度。以智能设施为校园管理保驾护航,在学校南、北大门分别安装出入校园人脸识别系统,师生在通过人脸识别后方可进出校门,有效保障了学生人身安全,提升了校园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全校上下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肃工作纪律,营造了良好干事创业的氛围。

  (三)学校经费投入

  学校办学经费有保障。本年度,潍坊市政府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学校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健康发展。根据学校财政部门决算,本年度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共拨付91866339元。生均公用经费为92513元,各项目资金全部投入到学校的教学训练工作,有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平稳运行。

  七、学校特色 (一)以备战省运会为着力点,以实绩检验成果学校严格按照“精选苗子、细心呵护、系统训练、全面提高”的训练理念,紧紧围绕备战“两运”阶段性任务目标,抓好教练员队伍、尖子运动员队伍、科研及后勤保障队伍建设,全校上下保障一线,切实做好各训练队伍的训练比赛工作。本年度,学校建设成果在各项赛事检验中有所凸显。在2022年的山东省第25运动会上,市体校共组织了1051人参赛,共取得了107金、46银、66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较上届均实现大幅提升,,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为潍坊市竞技体育事业发展、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打造体育强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以争创高水平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学校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各类荣誉基地称号,承担着国家和省各运动队伍集训比赛的任务,学校优化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持续推进创建高等级训练基地建设。

  各项目单项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学校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继陆续承接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队、铁人三项队,国家篮球学院青训训练营,全国青少年手球训练营、山东长跑队,山东古典跤队等到我校集训,并将逐步在我校建设训练基地。各运动队为学校带来了先进的训练技术、训练理念、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了我校运动训练水平。 (三)以构建多级训练网络为拉动力,保障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 体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为不断扩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渠道和方式,促进各项目优秀运动队梯队建设,学校在诸城、临朐等县市区建立运动项目二级训练点,集中优秀教练员、集中优质设施设备、集中优良管理方式,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的合作,全力保障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伴随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和变化,学校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主要问题

  1、学训矛盾尖锐。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成绩就必须有一定的训练时间作保证,学习和训练的矛盾尖锐。

  2、专业后备人才选拔途径单一,输送率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训练管理体制存在高淘汰、人才选拔单一、县市区选材基地弱化等问题,不少少年运动员不能成为优秀的后备人才,升学和就业受到阻碍。

  (二)改进措施

  推动“体教融合”纵深发展,解决学训矛盾。“体教融合”能较好地解决学与训的矛盾,使运动员成为既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又有一定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人才。体教结合可以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体育、教育两大部门的真诚合作,扩大运动员选材范围、文化学习的后顾之忧;另一个层面是体校与高校职校联合办学,解决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以促进基层体校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新年度里,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将继续奋勇争先、顽强拼搏,为国家和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潍坊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